文/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唐小为
导读:2021年12月,由爱心人士孙含晖提议并发起捐赠,桂馨基金会组织实施的教育公益项目“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启动。该计划面向全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研究者和小学科学教师开放报名,征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践成果”。首届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已于2022年9月公布终审入围名单,12项成果入围。与此同时,基金会邀请了11位来自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领域的资深科学教育专家及活动组织方、捐赠方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力图全方位、多角度挖掘科学教育一线的最新成果,助力我国科学教育优秀成果的展示及应用。唐小为老师即为专家评委之一。下面,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她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发展建议。
桂馨基金会:从国际视野,请您谈谈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唐小为:这个题目太大了,只能简单说说我个人的感受。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有两重使命:一个是为全民科学素养打一个基础,另一个是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前者是为了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后者是为了培养对科学有兴趣,未来能不断进行探索的下一代。这两个目的的共性是培养会思考的人。不管我是要在个人生活中保持理性,不上虚假宣传的当,还是去理解一个新现象,提出和检验自己的假说,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都需要这样的思考过程: 想想我已经知道什么?这些知识的证据基础是怎样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什么样的解释和预测是合理的?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案是有潜力的?我需要或者能够获取什么样的证据去进一步检验它的合理性或者可行性,可以通过怎样的办法去获取证据?等等。这不仅是让科学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关键,也是让科学有意思有吸引力的关键。当然要有效地进行这样的思考,没有充足的知识基础也是不行的。但如果这个知识你没有经过努力地思考去获得,是直接塞给你的,很难说是否获得了真正的理解,碰到新问题时是不是能把它用出来。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做这些思考和放手尝试的空间,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去熟悉,去实践这样的思考方式。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和获取各种事实性的或者理论性的知识,以及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取的一手资料,都应该成为他们思考的素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NGSS强调科学实践,咱们现在的新课标强调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原因。
桂馨基金会:在您多年和一线小学科学教师的互动中,您有什么感悟?对他们有哪些建议?
唐小为:我有很多小学科学教师朋友,他们是非常有想法又有实践精神的一群人。我很佩服他们对这个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付出并没有公正地被对待。科学老师在学校不被重视,编制困难晋升困难,课时被占,在很多地方是常见的事。所以看到桂馨为科学老师们设置这样的项目,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上潜心钻研,认可他们的研究成果,感觉是特别正确的一件事。
至于建议,我觉得科学老师要有探索和创新的勇气。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是教材上的活动,是大专家们设计的,我不敢改; 或者希望给他提供一种模式一种样板,他就照这个样子去上科学课,一切就简单了。但科学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了解你的学生的是你自己,你从他们的反应中能看出来什么样的内容合适,什么样的内容太容易或者太简单,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有兴趣,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愿意而且能够思考。你要熟悉课标,然后根据你的理解和你的观察去设计和尝试,认真听学生的想法,跟他们一起思考。要教会别人思考,显然自己先要有这样思考的能力。
桂馨基金会:作为学者,您为什么会关注到小学科学教育领域?您觉得从事这样的研究有什么价值?
唐小为:我本来是研究高中生物教育的,关注小学科学,最主要是因为在我回国需要确定研究领域时,我们国家初中和高中的科学教育因为中高考的压力被绑的太紧,发生改变的空间太小。当时我的感受是,只有小学有改变的空间,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我也希望初中和高中能有更多改变的空间。
桂馨基金会:您认为科学教育要引发更多社会公众的关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唐小为:可能就是让公众看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吧,是不是可以考虑拍以此为题材的纪录片?组织亲子夏令营,以及把这些课堂搬到非正式教育的场所,比如博物馆又或面向大众的科学市集,或者组织野外考察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能够去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索自身的魅力,知道这是有意思的事。
桂馨基金会: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发起人孙含晖是一个非常热衷小学科学教育的企业家,同时这一计划也融合了像郑永春老师一样的科学家声音,您如何看待这种跨界关注科学教育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唐小为: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很多国家,科技企业支持科学教育,自然科学项目立项时包含教育相关的outreach,已经成为常规。作为关注一线实践的研究人员,我当然希望有更多像孙先生和郑老师这样的声音参与进来,大家自身的经验、思考的视角和愿景肯定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希望不同的想法能相互碰撞,彼此启发,共同成就。
桂馨基金会:您希望鼓励和支持的成果是什么样的?这次评选入围的成果,您有什么记忆比较深刻的?
唐小为:我希望鼓励的是扎根一线,对科学教育有创新性思考,对一线科学教师能有切实帮助的成果。这次入围的《声音》和《点亮小灯泡》关注引导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机制,建构自己的解释,相比聚焦找规律的传统课堂,是有创新的意义的。《空气称重》那一课关注了从具体测量数据出发进行预测和解读,没有拘泥于传统的验证实验思路,也是很有价值的。在其他研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绵竹的那个项目,把做松花蛋和米酒这样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问题和活动形式都设计的有亮点。《云种子库》有一些比较新鲜的课程设计构想。还有就是将旅行中会看到的事物做成可用的科学教学资源,是确实能为一线老师提供帮助的。
专家简介:唐小为,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课程教学论博士,桂馨科学课项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擅长微观课堂分析。先后在《Science Education》《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American Biology Teacher》《教育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